突破制度约束,助力高新企业
——访东方集成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颜力
出于成本和效率方面的考虑,客户在使用测试仪器上的策略正在发生改变。他们不再把购买作为获得测试仪器的唯一途径,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很多高科技企业纷纷通过科技租赁的方式来降低投资风险和资金周转压力,这使得科技租赁业务快速增长。日前,国内科技租赁业最大企业北京东方中科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颜力就相关话题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北京东方中科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颜力
国内电子测试仪器仪表租赁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不同领域对仪器仪表的需求差异是什么?
目前国内电子测试仪器仪表租赁市场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通信和通用电子制造业。仪器租赁在通信领域的需求大多体现在型号单一、批量大、租期相对较长等特点;而在通用电子制造领域,测试仪器仪表的应用更加普遍与广泛。既有比较高端的矢量/标量网络分析仪、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信号分析仪,也有更为通用的示波器、万用表、功率计、逻辑分析仪等。但各样仪表的需求数量相对较少、租期比较短。
对一些尚处在研发与试验阶段的项目而言,其测试需求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如果采用传统的购买方式,其面临的市场与技术替换风险会很大。而且目前购买中高档测试仪器的成本高、周期也长,而租用现成的测试仪器组合就规避了上述问题。
除了电子制造领域,和该领域密切相关的各类科研、研发机构也将是仪器租赁业务中新的增长点。这些机构同样存在测试需求密集、要求多样化、周期短平快的特点。购买测试设备不仅仅很不划算,购买周期也很难满足即时发生的需要。
不少企业对仪器租赁的理念和好处似乎还缺乏必要的认识,您认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来看,制度性约束才是科技租赁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在目前财务制度上,国家行政拨款的使用中,只有购买形成的资产才能进入表内并转入资本公积,而租赁所形成的资产不能进表且形成的费用列为当期损益。因此,在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硬约束下,大学、国家科研机构、国有企业等科技设备的使用大户常常不得已去选择经济上十分不划算的购买方式。在国外,大学、国家科研机构是科技租赁业的主要客户,而国内,这些机构的贡献微乎其微。
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观念也有着不小的影响。企业自身实力弱才会选择租赁方式的偏见颇为盛行。而且,国内诚信机制尚不健全,租赁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因素。另外,税负过重也是一大障碍。由于科技租赁行业刚刚兴起,各种配套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租赁公司在购买仪器的时候,需要支付增值税,将仪器租赁出去的时候,需要按照营业额支付营业税,企业的收入还要交所得税。
仪器租赁业务到底能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事实上,很多企业选择租赁仪器方式并非只是企业缺钱的无奈选择,而是把它作为优化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很多国内外大型公司都在不断减少固定资产的投资,扩大对仪表、设备等的租赁。这些公司并不缺资金,而是认为固定资产的投入回报率太低,而传统单一购买方式导致现金流的流动减缓或者停滞。
企业选择租赁仪器的方式,将大大增加企业面对不断变化市场环境的弹性,增加获得订单的机会,从而比竞争对手占有先机。同时,租赁仪器也是提升项目管理的有效手段。购买往往使得项目成员缺乏紧迫感和成本意识,项目很容易延期,成本不断增加。租赁方式让所有项目组成员了解每天的成本,增加了紧迫感,从而推动项目经理和项目组不断改善项目管理,不断努力缩短项目周期,节省成本,提高项目成功率。
租赁方式还可以大大缓解因为生产和研发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仪器设备投资的风险。公司在企业运营中,会遇到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生产量的波峰和波谷,订单的增加或者取消,原材料的延迟等等;在研发项目上会遇到因技术方案不成熟,国家政策调整,突发事件等引起的风险。租赁方式可以很好的缓解或者屏蔽这些风险。
作为一家本土的仪器租赁企业,公司在服务于中国通信/电子行业企业时,都采用了哪些具体的服务模式和方法?
科技租赁属于资金密集产业,要求雄厚的资金实力为后盾,准入门槛很高。而且科技租赁并不只是将仪器简单的租赁给客户,更多的是提供一种综合服务,要给客户提供安装、保养、维修、计量等各种综合性技术服务;同时,租赁需要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只有把销售网络铺开,才能更加合理地提高各种仪器的租赁与使用效率。当然,这个行业也存在着较高的设备淘汰风险,要求租赁提供方对科技、技术的发展具有深入的理解并做出前瞻性预测。
中国市场有自己的特点,要做好一定要有大量的研究,同时投入资金去买适合这个市场特点的仪器设备。这种服务理念需要租赁企业对中国市场、产业发展、各个设备厂家的技术路线,以及各自产品的优缺点有缜密的调研和良好的预见能力。我们更多的是以管家和顾问的角色,为客户建议。根据客户的业务状况,财务状况,项目状况,固定资产状况等,为他们度身设计如何降低运营风险,增加资源的方案。
�